中德国际学院成功举办“国际结算与保险”公开课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
发布人:中德国际学院  发布时间:2025-03-28   浏览次数:10

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,提升本科课程教学质量,2025327日,中德国际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以“专业学习与价值塑造协同育人”为主题的公开课教学活动。本次公开课以“信用证业务”为教学案例,由“国际结算与保险”课程负责人吴姝老师主讲,吸引了来自中德国际学院国贸专业师生的参与。

本次公开课围绕信用证业务的基本概念、流程及操作要点展开教学。吴姝老师通过案例分析、小组讨论和模拟操作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,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,引导学生在掌握国际结算技能的同时,树立规则意识、诚信意识和家国情怀。

课程伊始,吴姝老师通过展示国际贸易中因信用证问题导致交易失败的案例,引发学生对信用证重要性的思考。在知识讲解环节,她详细阐述了信用证业务的基本流程,包括开证、通知、审证、交单、审单等环节,并积极与学生互动。同时,结合模拟操作环节,分析了开证申请人、受益人、开证行等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,提前布局信用证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,以期接下来的模拟操作环节不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,届时也将使同学们在团队合作中体会到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。


公开课课堂

学生互动

公开课的一大亮点是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。吴姝老师在教学中强调,信用证业务不仅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工具,更是规则意识和诚信精神的体现。她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,引导学生认识到,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遵守规则、信守承诺的重要性;同时鼓励学生在维护交易安全的同时,注重国家和企业的利益。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思政教育方式,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。

思政环节


本次公开课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图书馆的大力支持。在备课环节,图书馆李仁德老师协助吴姝老师检索了大量专业课程资料,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。李仁德老师表示,图书馆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,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
公开课结束后,到场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表示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“把思政教育‘小课堂’和社会‘大课堂’有效融合起来“,这是经济类专业立德树人、培养一流经济人才方阵的根本之举,是学院国贸专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基础。今天这堂课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不仅使得学生对信用证业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。未来,中德国际学院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,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不懈努力。

课后研讨

本次公开课是上海理工大学“2025年度教师发展研究项目(CFTD2025ZD16)”、“2024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(YLKC202424443)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项目旨在通过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,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本科课程,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贡献力量。